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世界速递!气候智慧型农业:被“千锤百炼”的农业文化遗产

2023-04-03 12:27:11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气候智慧型农业具有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显著特点。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适应气候、调节气候、防御气象灾害的丰富经验,能够助力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

在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历程中,人类依赖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并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技术、传统知识和品种资源。这些技术、知识和品种资源,正是构成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核心要素。


(资料图)

多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农民需要面对农作物病虫害加剧、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严峻挑战。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以应对日益变暖的世界并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遭受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早在2014年,中国就启动了第一个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

实际上,农业不仅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其本身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气候智慧型农业具有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显著特点。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适应气候、调节气候、防御气象灾害的丰富经验,能够助力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在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历程中,人类依赖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并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技术、传统知识和品种资源。这些技术、知识和品种资源,正是构成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核心要素。

依据气候资源布局产业

甘肃迭部扎尕那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这片区域有着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山地坡向,气候条件也大不相同。当地人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差异,或在山下的田间种庄稼,或到半山的草场牧牛羊,间或进入山林采集。多种生产活动,构成了一个空间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农耕主要种植青稞和蔬菜,并形成了合理的轮作制度;牧业供给肉和奶类;森林既能提供建筑房屋所需的木材,也生长菌菇和药材。

2017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依据地理气候条件合理布局产业的典型代表。

2022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则是通过空间迁徙适应草原气候资源。当地气候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草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相对脆弱。根据这样的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先民适应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传统智慧。

主动调节局地气候条件

除了被动适应,人们还通过植被、景观结构的改造,主动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在这方面,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堪称典范。

哈尼人生活在地形起伏的哀牢山区,村寨坐落于半山腰,村寨下方是梯田,上方至山顶是茂密的森林。高山森林土壤是涵养水源的宝库,水源形成溪流、山泉流经村寨,再经人工开凿的沟渠流入梯田,而层层梯田能够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整个梯田系统布局科学,水分利用效率高,具有旱涝保收的能力。水流最后汇入山谷的河流中,河水蒸腾形成水汽又降落到山上,形成了立体的水循环。

山顶高耸的树木就像成片的“冷凝塔”,路过的空气冷凝成水汽,再加上山谷河流蒸腾而上的水汽,使冬春之际的哀牢山区置身于茫茫云雾中,不仅成为当地一景,还大大增加了降雨的频率。即使其他地区雨水稀少,哀牢山区也能凭借着茂密植被、缭绕云雾获得充沛降水。

良好的局地小气候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2009年秋到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但哈尼梯田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是它合理的景观结构对局地小气候的调节在发挥作用。

多样化防御气象灾害

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优良品种,向来是抵御气象灾害的宝贵资源。

传统农业中,各地先民都会从当年收获的作物中挑选颗粒最饱满的植株种子用于来年耕种。相比于外来优质品种,这种通过自然选育留下的品种,或许不具备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等优势,但却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和最适应当地环境、种植方式的基因特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当地常见的气象灾害。

同时,人们还有意识地选育并保留多样性品种,以适应气象条件的变化。比如河北涉县王金庄旱作石堰梯田,就有74种作物、180个老品种,当地依此建立了“种子银行”。

生产技术和模式的多样化,也是人们抵御气象灾害的选择。一整套田间管理技术是农田保墒的重要措施。在涉县,人们为应对干旱搭建了集雨蓄水设施,保证石堰梯田的供水,并在梯田实行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套种、不同生长期的作物间作、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混种等模式,增加梯田生物多样性,以应对气象变化。

在内蒙古敖汉旗,全年降水有限,为了充分利用每一次雨水,当地农户总结出一套根据不同降雨情形调整种植方案的经验:5月前降雨,可以种生育期稍长的谷子、高粱;6月才降雨,可以种黍子;如果直到7月才降雨,可以种生长周期很短的荞麦,以避免饥荒。

由于这些传统智慧的突出价值,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和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分别于2012年和2022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此外,固碳减排也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与发展要求。而利用生物共生减少投入与排放的发展理念,在我国的诸多农业文化遗产中都有体现。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等,都是其中典范。稻、鱼、鸭共生的模式,“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能有效降低化肥等制剂的使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更加环保。

气候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历经千百年仍然活跃的生产系统,可以说经过了气象的“千锤百炼”。它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必将为当代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1日 07 版)

关键词:

湖南省人社厅公布7个热门职业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
怎样开展直播、进行直播复盘?母婴护理需要掌握哪些技巧……近日,湖南省人社厅公布电商直播销售、母婴护理等7个热门职业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2022-06-20
唐山曹妃甸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转移全面提速
春暖渤海湾,书写新画卷。位于唐山曹妃甸的金隅天坛(唐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铺装、压机、翻板等工作正紧张有序
2022-03-19
石家庄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864份 货值3.9亿元
自今年1月1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实施以来,截至3月14日,石家庄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864份,货值3 9亿元。据介绍
2022-03-19
蚌埠海关累计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5份 涉及金额2583.09万元
在蚌埠海关报关大厅原产地证办理窗口,海关关员仔细核对着递交过来的材料。十分钟后,一份RCEP原产地证书打印盖章后交到了企业业务员手中。
2022-03-19
昆明西山区:“双招双引”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为激励党员干部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担当作为,昆明市西山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人才领跑工程,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资并轨新模式,以产
2022-03-19
绥化望奎以工业化思维为引领 推动肉类加工制造产业腾飞
望奎县以工业化思维为引领,推动全县以生猪为主的肉类加工制造产业一年全面开局、三年基本成势、五年产业腾飞,聚焦五化做强做优肉类加工制
2022-03-19
  中新网海口1月23日电(符宇群)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3日在海口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毅在作报告
2022-01-24
  中新网太原1月23日电 (高雨晴 冉涌 张鹏宇)记者23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该公司冬奥保电应急发电队伍已到达河北张家口赛区,
2022-01-24
  中新网西宁1月23日电 (记者 李江宁)据青海省地震局23日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月23日10时21分,在青海海西州德
2022-01-24
  中新网贵阳1月23日电 (周燕玲)对外开放,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正在召开的两会热点词汇,如何拓展海内外“朋友圈”助力贵州经济
2022-01-24
温馨生活好young 厦门推广文旅产品火爆全网
  中新网厦门1月23日电 (记者 杨伏山)“冬日暖阳厦门好young”福建省内宣传推广线下活动22日精彩收官。主办方称,本次活动火爆全网及福
2022-01-24
宁夏非遗传承人:刻刀里的守正创新更有“年味”
  (新春见闻)宁夏非遗传承人:刻刀里的守正创新更有“年味”  中新网银川1月23日电 题:宁夏非遗传承人:刻刀里的守正创新更有“年味
2022-01-24
沧州:8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确定 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沧州市确定8个项目为2021年全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这8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分别为:
2022-03-19
  中新网海口1月23日电(王子谦 符宇群)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凤超23日说,2021年海南法院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全年有效管
2022-01-24
  新华社武汉1月23日电(记者王贤)随着春节假期临近,从广州、深圳等地返回湖北的旅客较多。为此,23日,武汉站、汉口站、襄阳东站、十堰
2022-01-24
  1月22日0—24时,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为珠海报告。23日,珠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珠海市政府副秘
2022-01-24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发生3.7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23日11时58分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发生3 7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8 40度,东经97 35度。
2022-01-24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已于近期完成交付。与传统的鲜切花不同,这些花束全部采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
2022-01-24
  中新网宿迁1月23日电 (刘林 张华东)核酸检测是当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阻断疫情传播的有效方法。23日,记者从宿迁市宿豫区警方获悉
2022-01-24
  记者从天津市人社局获悉,从明天(24日)起,天津2022年度第一期积分落户申报工作正式开始,这是新修订的《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天津
2022-01-24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23日从中国海关总署获悉,2021年,中国海关组织开展“国门绿盾”专项行动,在寄递、旅客携带物
2022-01-24
  记者从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天津疫情第341—360例阳性感染者基本信息公布。  目前,这20例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市定点医院做进一
2022-01-24
“最美基层民警”武文斌:案子破了最管用
  中新网吕梁1月23日电 题:“最美基层民警”武文斌:案子破了最管用  作者 高瑞峰  同事称他为“拼命三郎”。从警14年,武文斌破
2022-01-24
  据“西安发布”消息,截至2022年1月23日,雁塔区长延堡街道近14天内无新增本地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分区分级
2022-01-24
  中新网西宁1月23日电 (记者 孙睿)据青海省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23日10点21分(北京时间)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北纬38 44度,东经
2022-01-24
江西南昌:市民赏年画迎新年 书法家挥毫送春联
  (新春见闻)江西南昌:市民赏年画迎新年 书法家挥毫送春联  1月23日,“赏年画过大年”新年画作品联展江西南昌站活动在江西省文化馆
2022-01-24
  中新网成都1月23日电 (祝欢)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23日在成都举行,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彦与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检
2022-01-24
列车临时停车3分钟救旅客
  (新春见闻)列车临时停车3分钟救旅客  中新网广州1月23日电 (郭军 黄伟伟)“车长,车长,4号车厢有位旅客腹涨难忍,身体不舒服”…
2022-01-24
女子背负命案潜逃24年 因涉疫人员核查落网
  中新网湖州1月23日电(施紫楠 徐盛煜 赵学良)1998年7月,犯罪嫌疑人杜某因家庭琐事,用菜刀将自己的弟媳砍伤致死。案发后,她从老家河
2022-01-24
广东“00后”雄狮少年锤炼功夫迎新春
  (新春见闻)广东“00后”雄狮少年锤炼功夫迎新春  中新社广州1月23日电 题:广东“00后”雄狮少年锤炼功夫迎新春  作者 孙秋霞 
2022-01-24
03-19 2022岳阳国际旅游节开幕 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目不暇接
2022岳阳国际旅游节开幕 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目不暇接
今天,天下洞庭岳阳市君山区第九届良心堡油菜花节暨2022岳阳国际旅游节开幕,菊红、粉红、水红、桃红、紫色、白色等七色组成的4万亩花海在 [详细]
03-19 2022年郴州计划重点推进文旅项目101个 总投资354亿元
2022年郴州计划重点推进文旅项目101个 总投资354亿元
3月16日,我市举行全市文旅项目和城市大提质大融城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市委书记吴巨培宣布项目开工。郴州嘉合欢乐世界、仙福路工地清风徐来 [详细]
03-19 宿州泗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城市品牌
宿州泗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城市品牌
近年来,泗县以争创安徽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擦亮水韵泗州 运河名城城市品牌,全县文化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详细]
03-19 淡季不忘引流 京郊民宿市场有望迎来回暖
淡季不忘引流 京郊民宿市场有望迎来回暖
旅游淡季中的京郊民宿有望成为市场中最先复苏的板块。3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正值旅游淡季,且受疫情变化的影响,不过各家民 [详细]
01-24 西安浐灞回应“社区领导怒怼咨询群众”:涉事社区主任已停职
西安浐灞回应“社区领导怒怼咨询群众”:涉事社区主任已停职
  西安浐灞回应“一社区领导在市民咨询离市政策时发生争执”事件 涉事社区主任已停职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日前,网络上流传一条视频 [详细]
01-24 宁夏:“草根主播”把货卖 “线上赶集”年味浓
宁夏:“草根主播”把货卖 “线上赶集”年味浓
  (新春走基层)宁夏:“草根主播”把货卖 “线上赶集”年味浓  中新网宁夏红寺堡1月23日电 题:宁夏:“草根主播”把货卖 “线上赶 [详细]
01-24 西安:整区解封前24小时内进行不漏一人的全员核酸检测
西安:整区解封前24小时内进行不漏一人的全员核酸检测
  1月23日15时,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五场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 [详细]